文章

第28章 穆罕默德的傳道觀與你的關係

分類:向伊斯蘭及向其它信仰傳教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1.我們已在第5、6,9章討論過宣講的問題,重讀內容有助你掌握整幅圖畫。本章並不打算討論穆罕默德在清真寺裡向信士所講的道,或基督徒如何在教會講道;當然這都是重要課題,但我們必須局限討論範圍。我們要談的是,穆罕默德向非信徒傳講,與你向非基督徒傳講,基本上和概念上是一樣的嗎?

2.全世界有許多人傳講。你會傳,穆斯林、無神論者、政治家、共產主義者、道德家,人人都在傳;但說到最後,其實沒有人相信傳講。這說法似乎矛盾,但事實勝於雄辯,期望你讀完本章後會同意我的說法。

3.先容我問一句:何謂傳教?你如何定義?我不是說字典裡的定義,而是傳講背後的心理。無論是出於基督徒牧師、穆斯林毛拉、政治家、共產黨員,或無神論者的宣講,涵概面最闊的定義應為:人藉說話這媒介,試圖影響別人相信某些信念、或以某種方式做事,或兩者兼有。

4.請稍稍停下來,想想你是否認同這定義,這是否適於形容你的宣講;若然,就要特別留意讀本章了。明顯地,你似乎忘了、或根本不知道,基督教在宣講這方面(一如其他方面)有其矛盾雙重特性。

5.我們不要花時間精神分析世上諸般學說的傳講,必須集中看伊斯蘭與基督教,然後其他學說的情況,也就一理通百理明。

6.情況是這樣的(希望我沒將這過分簡化):某人有某種想法,他認為是真理,甚至認為這是啟示真理;這驅使他向其他人傳講,使別人也接受、認信,與他一起,生活作息也據此真理而作。接下來的問題是,他要如何傳講,才能成功說服別人呢?每種宗教、哲學、學說都要面對這問題。

7.當然最簡單直接的答案是,只要傳的人夠熱心就自然會成功。我們也常常聽說,除非傳道者夠火熱,否則總不能贏得靈魂!然而這正是問題所在。如果傳道的「因」只是想成功,得靠傳道的人持續的、火熱的心,但這是很難維持的;長遠而言,傳道之所以失敗癥結也在此。因為雖然一人可能使千人歸信,但所帶領的信徒可不一定與他有同樣心志。世上沒有任何「誘因」強得足以產生一代又一代的傳道者,以說話方法傳講其信念。

8.傳講不奏效,自然就會用武力。刀劍是最肯定、最快捷方法,卻也並非唯一方法。其他還有杯葛、排斥、政治壓力、恐懼等全是武器。歷代以來實在有不少道理先藉傳講得以壯大,而後這種從宣講而來的壯大力量,卻很快淪為用武力。

9.我們或者鄙棄武力,使用人道主義方法,用服務代替武力。其中所持的理據是,武力雖能折腰,卻不能服人;唯有無私服務(多堂皇的稱呼)能折服被服事者,他們感受到服事者的動力來源,就看見真理。這說法適用於政治、意識形態之戰,和宗教宣傳。另外,服事這方法對服事者要求較小,所以更勝傳講或用武力;服務畢竟受大眾歡迎,比火熱傳講容易,也更勝使人兩敗俱傷的武力。

10.可惜服務往往很快會變成收買,藉以慫恿人投這個政黨一票,引誘各國加入「自由」國家,或接受共產形式的生活,或改皈其他宗教。

11.熟悉教會史的人都知道,上述種種階段,教會在不同時期、地方都經歷過;而在較大的教會群體裡,這些階段甚至在各自的生態裡同時並存。

12.人人都知道羅馬天主教會很快發展出兩把劍-屬靈與屬世-的教義,曾為自己提供神學「理據」,以使用屬世刀劍,完全忽略宣講這方法。修士會誓願說,只要情況許可,必會天天守聖餐,然而其職事卻不包括傳道。修士沒有按立成為宣講者,他只是修士,負責教導要理,監察道德,主持聖禮。

13.羅馬天主教會這方面缺欠,在宣教工場上非常明顯。透過其眾多的機構,似乎一直奉行無為而傳的政策。

這些機構甚至禁止員工傳教,只要無聲的服務。辦學團體甘願不教宗教,不向非基督徒家長的子女傳道,但他們對於使新教徒「歸化」,接受他們的「完全救恩」,卻非常熱心進取。此外,也發展出所謂的「米飯基督徒」,當飢荒發生,數以千計災民死亡時,羅馬天主教會天天派米誘人信教。天主教會常常用武力、服務與利誘的方法,宣講方法反而不適應他們的神學系統,所以也惟有忽略之。(編按:自70年代起,在某些範疇裡情況有改變。)

14.改革宗教會一直強調道與聖禮,但我們必須承認,教會發展沒多久,道已遠遠淩駕聖禮之上。後來敬虔主義在新教裡冒起,於是理性主義、啟蒙主義,並自由主義接踵而來。諷刺的是,雖敬虔主義現在很想毀滅自由主義這衍生物,但它其實可說是自由主義的徒弟,二者是一鼻孔出氣。自由主義定義傳道為:強者加諸弱者的行為,或為群體的好處自我傳授。如果他們所說的傳道是指口傳的話,這定義就與我在文章開始時提及的定義相近。然而兩者的指涉實在不同,因為:

話語(verbum)比說話(oratio)有更深意義。啟示的話語存在於所有「精神」,甚至在社會與法律精神;因此教會要能用一切形式說話,這都是啟示話語的象徵。

換言之,這段話可理解為:「基督乃是在各方面環境裡為全人而立,所以教會也應在各方面環境裡服務人。」類似說話,我們從敬虔主義者、基要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口中都聽過,都認為「教會要能用一切形式說話」。

15.這說法以細微的神學概念,將服務等同於傳道,卻這樣漸漸將傳道削除。大概二十年前,自由派開始「再思基督教宣教」時,自然而然地總結提出,是時候停止宣教了,宣教士應該轉而服務、並分享宗教經驗;敬虔派與基要派當然強烈反對。「不可以,」他們說:「道我們一定得傳,卻不單說話傳。要靠好行為與無私服務說出心的語言,這是人人都能明白的。靠著服務傳道,就反映出基督教精粹即是神的愛。」

事實上,三派人士的結論如出一轍,就是說,新約裡所說的傳道,實在愚昧不堪。

16.現在看伊斯蘭的情況。毛拉一般稱先知為paighamber,即帶來paigham-新消息的人,或稱為Rasul-使者、或Nabi先知。三個稱謂背後意義本於希來伯書1:1,就是說,神過去在不同時、地藉先知的口說話。但穆斯林認為,現在一切啟示都匯合起來了,不在神的兒子身上,而是在那位最終的、普世的先知穆罕默德身上。無論他的門生如何理解上述三種稱謂,無疑穆罕默德主要自視是一位警告者。一般認為古蘭經74章敘述了他啟示的真正開始(若你不理會96:1-5,那應是在6個月之前寫成的) ;穆罕默德這樣說:

蓋被的人啊!你應當起來,你應當警告,你應當頌揚你的主宰。

17.穆罕默德的警告通常指三件事:審判日、安拉的獨一,及悔改的需要。整本古蘭經見證說,歷代先知─無論你稱之為帶消息者、使者,或先知,都是獲派來的警告者,要傳遞警告。穆罕默德所引述種種歷史、或偽歷史事件,全都是要說明不聽先知說話人民的下場。據賈比爾(Jabir)傳統說,穆罕默德傳道的時候,「眼睛變紅,聲線提高,氣急敗壞的,好像警告村民敵軍快來到了,今晚或明早就來侵略了。先知會說:『我奉派…。』」

這是刻畫了一幅最真切的圖畫─人懷著火熱的心藉話語傳揚「真理」,這正是「強者加諸弱者」,「為群體利益自我傳授」的最佳寫照。

18.但然後呢?穆罕默德在極短時間內就有夠強勢力,可以仗刀劍行事。我不是說他打的那幾場仗,而是說他對待猶太人的做法,他如何征服麥加,如何藉傳道以外的其他方法征服一個又一個的阿拉伯部族。我想起穆罕默德死時,艾布伯克爾(Abu Bekr)得拔劍出鞘以防完全分裂。如果穆罕默德真的用宣講勸說贏得各部族,他的死就不會引起動亂,後來他最熱心的門生哈里發歐麥爾(Omar)也不用連同阿拉伯部族以安拉之名出征各處。

19.Arnold等人寫「傳伊斯蘭」是一回事,但事實上,歐麥爾一直深信伊斯蘭神權國家要征服全世界,這樣做能尊榮安拉;今天許多虔誠穆斯林仍有此想法。即或我們認為這是當時的國際形勢,阿拉伯部族聯合一起成為國家,以對抗其他國家,征服他們;然而這形勢不會影響其目的─使伊斯蘭成為世界最高宗教。歐麥爾仔細將基督徒與異教徒分等級,在伊斯蘭範疇內仍讓基督徒有存在空間,儘管這空間狹窄又卑屈,隨地方政權喜好而變,他對其他異教徒則全無空間。而他們一旦征服某地,同時會派出伊斯蘭師、傳道者與教義學者使當地人皈化。

20.我知道今天許多現代穆斯林不同意我所說的,要證明伊斯蘭是藉和平手段傳教,證明伊斯蘭是民主宗教,刀劍都只為政治目的,從不用作強迫人信教的;許多穆斯林不斷藉英語印刷媒體,在英語世界傳播這種想法。當然,我們不能說這種現代派的伊斯蘭並非真伊斯蘭,但事實證明,現代派人士的許多穆斯林弟兄,包括飽學的神學家,並不認同他們這樣詮釋古蘭經或伊斯蘭教史。從我與穆斯林談話的經驗裡,他們大都認為若非國家支持,穆斯林並沒有義務傳教。這實在是羅馬天主教「兩把劍教義」的另一個版本。就是在今天,巴基斯坦、埃及、沙地阿拉伯作軍事結盟,為要使整個非洲改皈伊斯蘭;三國議決由巴基斯坦提供教師,沙地阿拉伯出錢,埃及則負責監察政治發展,並堂而皇之向西方權力宣佈,他們在獨一真主的信仰下,將異教主義趕出非洲,應令他們開心!

21.事實上,只有蘇菲教派與幾個理性主義教派會組織傳伊斯蘭。

22.在穆斯林世界裡,人道主義仍沒有足夠建立起來以服務代替傳道或武力;但另一方面,有個別熱心的穆斯林會利誘別人信教。

23.若你研究一下共產主義與現代佛教,會知道他們也好此道。

世上所有「信念」都面對傳道這問題,長遠而言,沒有人相信這是最佳、最有效,或唯一方法。

24.為甚麼呢?因為他們認為傳道發源於人,也只以人為目標;對於非基督教的信念,這是實情。然而當這想法滲進基督教裡,很快就成為裝模作樣的宣傳手段,或是虛偽、浮淺的道德主義,只為了贏得大眾支持、或財力、權勢。語言─即說話的運用─一旦脫離其最高標準就貶值了。從前講說話有代價,所以人對言語謹慎;現在講言論自由,說話都免費,我們不假思索話便說出口,語言失去了價值與能力。「人道的話聽得太多,不用多添一把聲音,我們寧願做有益的事,以行動明志。」他們說。

25.這很好,然而,難道沒有別的可能嗎?無可否認,從人的層面說,無論基督教的、穆罕默德的,或是共產黨員、佛教徒,他們所傳的道看來都一樣;但請謹記,基督教裡每件事都有雙重矛盾特質,我在25章談基督永恆聖子身份時已說過了,現在再次提起,因這也適用於傳道。

26.這種矛盾特質往往在基督徒某種用語上展現出來。我們這分鐘說基督是神的道,下一分鐘又說聖經是神的道;而一般而言,我們說所傳的也是神的道。這裡所說的道,都是同一個道;我們總不會說神的三個道。神學家定義說,神的道只有一個,被啟示、記錄、傳誦。

27.因此這明顯是說,在教會裡,聖道與人的話聯合一起,神聖的道成為人(卻不失神性),人的話也成為聖(也不失人性)。基督教所傳的人的話,正帶著這種雙重特質,有別於所有道理。舉例說,古蘭經被稱為是真主的話,對穆斯林而言這是事實,除古蘭經以外,其餘話語或記錄都只是人的話;然而他們沒有二性這概念,如此則難以說清,阿拉伯語怎可能等同神的話。穆斯林甚至認為阿拉伯語源自天堂,因為古蘭經就是以這種語言寫在「天版」上;但他們同時認為古蘭經裡一字一句都非出於人意。表面上道理很簡單,實際上這全無道理可言。而穆斯林對古蘭經性質的看法,自然也影響著他們對傳道性質的概念,於是傳道就只是「強者加諸弱者」的純自然活動。

28.談及基督宣教,我們必須將過去、現在、將來聯繫一起看,知道基督過去以說話的道而來,現在見於記述的道,將來也會從說話的道而來。傳基督教作為順服的行動,意思是,我們相信曾發生的事仍然發生,且將來會發生。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的基督傳道者相信,在過程裡,那場境是可能發生的。

29.說「可能發生」,因為對神而言,這「場境」不一定與傳道掛鉤。神有絕對主權,祂只是按自己的旨意,在傳道場境裡藉著聖靈工作向人啟示。但基督徒傳道時必須相信這可能,就是基督成為啟示的道之可能。無論何時何地,你若信而傳道,當下就發生了「場境」。

30.這事件的可能性並不在於傳道行動本身,也不在乎傳道者的火熱、行動力量之強弱,不在乎行動者是否為群體利益而作,也並非視乎那人可有感染力。惟有當所傳的道忠實的宣講記錄的道,而這道就是啟示的道之見證。

換言之,基督徒傳道是順服行動,是讓這啟示的道有可能在當下彰顯;因此,傳道端在乎信心,相信神聖的道可能與人的話語結合,促成場境,使真道成為真實。舉例說,當我們向穆斯林傳道,聖道與人的話語結合,就成為對方生命裡一個場境,於是「太初就有、與神同在,也就是神」的道就在這事件裡向對方啟示出來,雖然這道本身就是真理,無論穆斯林相信與否,都永遠是真理。

31.你若不再從心理範疇、轉而從神學角度看傳道,就明白這確實必要。人的影響力、武力、服務,或利誘,都無法製造場境讓啟示當下彰顯,因為惟有所傳的道與那見證啟示的道-即記錄的道-相符,才能製造出場境。當下的啟示所以成為啟示,因為它過去已啟示過了。

32.這樣我們就明白傳道不可能被任何其它方法取代,不論言語如何被貶值和被誤用。

33.基督教傳道者就像童女馬利亞,啟示的道藉她成為可能;這道也因著傳道者可能啟示出來。在這場境裡,啟示的道、記錄的道與人話語的道三合一,成了神的道;啟示的道本身就是神的道,而記錄的道與人的話語,則透過神性與人性聯合而成為場境。

34.因此我們可以說,基督教傳道是教會的必要服事。試問除了「製造可能場境」,讓神向人彰顯之外,教會還能作更大的服事麼?這種傳道神學觀使基督教有別於世上其他道理,只是教會往往遺忘了。當人太熱心「想為神做大事」,就忘記神要求人信心與順服,而非幹一番大業。

35.深願你現在明白基督教與穆罕默德的傳道觀分歧所在。整個伊斯蘭宗教系統的傳教觀從心理角度出發,要求傳道者影響別人;而你的傳道觀則本於神學基礎,傳道的價值,全在於神按其旨意與目的於當下彰顯自己,一如祂過往所做的。

思考問題

1.作者說,沒有人真相信傳道。你同意嗎?為甚麼?
2.穆罕默德的傳道觀與你的有何基本分別?

3.對於神話語的神性與人性你有何概念?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