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第16章 伊斯蘭是普世性的嗎?

分類:向伊斯蘭及向其它信仰傳教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1.「伊斯蘭教是普世性的嗎?」你也許很想得到清晰答案,因為穆斯林之間的說法往往自相矛盾。若你期望答案像彼得的說法(使徒行傳4:12)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那樣清晰無誤,你是注定要失望了。沒有哪個穆斯林或哪段古蘭經文有這樣的說法。你只能試著理解,為何古蘭經沒有類似經文,為何穆斯林談到他們宗教的普世性時,說法往往互相和自相矛盾。純粹從神學觀點看,普世性的問題與真理的問題攸關,任何絕對真理必然是普世真理。然而,正如上一章我們從歷史角度出發看基督教的普世性,現在也以同樣角度處理伊斯蘭的普世性。

2.你必須謹記一事:目前全世界有1/6人口信奉伊斯蘭教,你應該找一幅世界宗教人口分佈地圖一看,就知道伊斯蘭教廣傳的程度。換言之,在某程度上,伊斯蘭教融合於各方各族,是頗為成功的。你必須謹記這點,詳情以後再討論。

3.困難之處是,世上其實有兩個伊斯蘭教,其一始於亞當,其二始於穆罕默德。我們且稱前者為原始伊斯蘭教,後者為阿拉伯伊斯蘭教。在歷史某點上,原始伊斯蘭教轉化為阿拉伯伊斯蘭教,而目前許多人正努力作第二次轉化,我們稱為現代伊斯蘭教。因此,我們可以將這課題分為三部分:原始伊斯蘭、阿拉伯伊斯蘭,與現代伊斯蘭。

原始伊斯蘭

4.我常常思考,穆罕默德沒有成為基督徒 (或猶太教徒) 的原因。有的作者說,當時教會異端太猖獗,若教會清整有致,穆罕默德肯定會接受基督。當時教會異端問題也許多於尋常,然而教義純正、靈火燒旺也不一定就能贏得信徒。一開始,穆罕默德並沒有與基督徒或猶太教徒衝突,他尊敬他們,相信他們擁有真宗教,叫他們凡事按他們的經書行事。

再者,穆罕默德首次出來講道時,所說的都是敘利亞修士與猶太拉比說過的,當然他沒有講道修士和拉比的所有教導,然而穆罕默德的教訓都是他們說過的。既然如此,為何他不加入他們,成為基督徒或猶太教徒?

5.對這問題,我們若找到正確答案的話,必更理解他對伊斯蘭的普世性的想法。但就目前所知,我們只能估計。

6.當穆罕默德仍在尋求真光、天使吉布利里 (迦百列) 還沒有接觸他的時候,他心裡似乎有兩種思想。第一種思想在《明白伊斯蘭》(Towards Understanding Islam)[1]有很好的表達。作者說:

所有宗教基本原則都一樣,就是說,信一神,賞善罰惡,導人向善與和平、中庸、理智。

7.穆罕默德早年大概會認同這說法。對於「所有宗教基本原則都樣」這說法,今天看來並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們有諺語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說,所有宗教都引向神。然而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沒有這樣的教義;作者Tor Andrae在論穆罕默德的著作裡說,他認為穆罕默德取材自摩尼教(Manichanes),這是3世紀時在伊朗流行的教派,在穆罕默德出現之前流傳很廣。無論這說法是否屬實,穆罕默德無疑汲取了上述思想。

8.在此值得一提穆罕默德對亞伯拉罕的看法。古蘭經3:66說,易卜拉欣(亞伯拉罕)既不是猶太教徒,也不是基督教徒。他是「哈尼夫」(Hanif),是個穆斯林。「哈尼夫」一詞意思不明,每次出現時意思都與拜偶像者相對,指具有屬靈洞察力,相信一神、信後世、生活正直、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9.你會記得保羅說,信心勝於守律法;亞伯拉罕被神接納是由於信心,而這事遠在摩西領受律法之前。明顯地,穆罕默德曾有同樣思路:無論甚麼宗教,只要是教導人對一神的信仰,信死後復活,信審判日,鼓勵人活得正直,原則上這就是真信仰,就是伊斯蘭,即順服神(真主)。這種信仰始於阿丹(亞當),雖然易卜劣?、撒旦千方百計要破壞之,但這信仰仍傳遍世界。穆罕默德稱為原始、自然的伊斯蘭,守此道者都可稱為穆斯林,不管他們自稱為何。

10.另一種思想與此平衡、亦作為補充,是這樣的:為了讓上述的原始、自然信仰不致從世上滅絕,真主差派警告者、先知到萬國去。他們領受呼召,教導人有關一神、有後世,告誡人要逃避將來的憤怒。先知雖有大小之分,但無論如何,世人都應聽他們的話。他們都被真主揀選,傳真主的獨一,警告人說將來會有審判。有穆斯林認為先知的數目達124,000位,以此證明真理不僅存在於猶太教框之內。

11.你若認同這樣說法,認為穆罕默德做先知前受上述思想影響 (我想沒有誰質疑這點) ,我們就知道,他為何沒有成為基督徒或猶太教徒。因為他根本不需要這樣做。穆罕默德作為一個自主自立的阿拉伯人,自可以像任何基督徒、猶太教徒或祅教徒一樣,領受原始的自然宗教。有人納罕為何穆罕默德拒絕基督,事實上他沒有,當他認識基督,就將祂融入自己那「真」宗教的大圖畫裡;他根本不用歸屬某教,因為這不過因應事件發生的時地制訂的。阿丹(亞當)、努海(挪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都領受了真信仰,都是先知,平等而不屬於某教;如此,穆罕默德又何需皈宗呢?在「阿拉伯伊斯蘭」裡,你會發現穆罕默德對宗教的概念發展為一獨立宗教,稱為「伊斯蘭」;穆罕默德覺得自己的出現,是先知表列裡一步躍進,歷代以來所有先知宗教的線索在他身上百川匯流;但這是許多年後才成就的事。

12.接下來談第二種思想。如果真主給每個民族差遣警告者,阿拉伯豈不應也有一個嗎?他們又何須在別的民族裡尋找真理呢?怎會沒人用阿拉伯語給他們儆誡、教導呢?穆罕默德在諸多警告者的故事裡包括二人,就是呼德(Hud)與撒立哈(Zalil),許多年前,他們被差往阿拉伯半島傳真道(古蘭經7、9、11章),但當地人悖逆不聽,最後遭毀滅,真宗教從此絕跡當地。換言之,(相信也沒有人會否認)穆罕默德早在領受呼召當先知之前,就認為諸宗教基本上具若干共通點,實際上都一樣;這獨一真宗教的普遍性端賴各處皆有先知。我要說的是,穆罕默德認為真宗教是普世性的,因為真主派先知到世界各地傳真道;在不同地方、語言、民族間,這宗教有不同名稱,附以相異的禮儀象徵;所以真宗教是普世性的。有些民族喪失了真道,所以需要派警告者出去;有的民族,先知還沒有來;但整體而言,真宗教一直在普世傳揚。

13.人存著這思想,自然深切盼望阿拉伯的警告者來臨,而不接受非阿拉伯的先知了。

14.我並不打算以上述討論為背景,說明穆罕默德藉著自我暗示,相信自己就是阿拉伯人翹首以待的先知,這樣的心理論述太膚淺了些。他在首次領受呼召時被驚嚇,以後的整個表現已足以推翻這種理論。事實上,穆罕默德面對著吉布利里(迦百列)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被呼召成為某個新宗教、取代其他信仰成為獨一普世宗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一再強調自己只是警告者,正如許多先前的警告者一樣。

15.古蘭經也有同樣思想。12章裡說:「我確已把它降示成阿拉伯文的《古蘭經》,以便你們了解。」諷刺的是,現在穆斯林兒童都鸚鵡學舌地學著用阿拉伯文讀經,卻不明白經文內容。然而這節經文正反映出穆罕默德的想法,就是那真宗教─即阿丹(亞當)、努海(挪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與成千上百先知所傳的宗教─終於以母語的形式臨到阿拉伯人了,他們再沒有藉口陷在拜偶像的罪裡,而必須接受伊斯蘭教;這宗教從阿丹那時開始,已為世界認識了。

16.若你曾與穆斯林接觸的話,很可能聽過上述論據。穆斯林幾乎在請求基督徒放開胸襟,認同這合理想法,承認伊斯蘭屬於一神的自然宗教,是那真宗教的表達方式之一。他會稱你為Ahl-i-Kitab(天經之民),與你吃飯、交朋友,甚至會娶基督徒為妻,不強迫她改教。他會告訴你,在末日時,耶穌會為你代求,正如穆罕默德為他代求。還有,他很想與你合作,視你為真信仰的弟兄,一同擊退影響及環宇的邪惡─共產主義。

17.得留心,當穆斯林說,伊斯蘭與基督教同是真宗教樹上的枝子,他不僅是指伊斯蘭說的,也是指基督教而言。他是說,你的主並非神(真主)的兒子,祂不是世界的救主,也絕對不是道路、真理、生命。他是說,拿撒勒人耶穌沒甚麼特別的;世界共有六大先知、313位受默示帶來經書的先知、124,000位受真主差派到世上來傳真道(或伊斯蘭)的先知,而基督只是其中之一。討論至此,讀者實在應該重讀〈排他〉那一章。基督徒之排他、「心胸陜窄」,往往成為穆斯林的絆腳石。信徒宣稱惟獨基督,基督教有絕對普世性,是穆斯林的絆腳石。然而這實在無可避免。對基督真誠的人永遠無法接受穆斯林對真宗教的看法。從前在基督徒間根本不用強調這點,但今天,因為大家懼怕共產主義,許多基督徒竟有與穆斯林結盟的傾向,因為若共產主義得勢的話,無論穆斯林或基督徒都將損失慘重。設於卡拉奇(Karachi)美國資訊中心(American Information Service)的宣傳單張大有這種傾向;華盛頓新清真寺開幕時基督徒牧師的「講道」,並電台節目「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都有此趨勢。

18.部分基督徒所存這種態度,不僅出賣了基督,也反映出今天許多基督徒並不認識伊斯蘭真義。其實,始於阿丹(亞當)的所謂原始伊斯蘭只是古蘭經裡的悅耳理論,實際上早已被另一套完全不同的觀念壓倒了。

阿拉伯伊斯蘭

19.穆罕默德提出普世真宗教理論,說阿拉伯伊斯蘭只是其中一支;但這說法對他影響究竟有多深、時間多長,實在無法說清。

20.首先,我們來看看「真主給各民族差遣警告者」這觀念。雖然古蘭經如是說,但實情並非如此。穆罕默德認識阿拉伯、埃及、敘利亞、阿比西比亞、羅馬、波斯,與拜占庭等地的基督徒,事實上,他知道阿拉伯地區最少七個民族有同一位「先知」,就是我們的主。他也知道,幾乎所有先知皆來自以色列,就是住在麥地那的猶太人也認為先知不可能出自外邦人。自然地,沒有猶太人或基督徒會接受穆罕默德的宗教觀,認為各國皆有先知。於是,他開始與這兩個群體爭辯。請注意,穆罕默德並不反對他們的先知或經書,只認為他們扭曲了經書教導。

21.從歷史時序而言,我們無法確定古蘭經裡任何內容,但明顯地,廢棄論是隨之而來的一步。這是說,人需要知道、追溯的一切事,都載於古蘭經裡,這是給全人類的指引、給所有受造物的警告。最後你會發現,穆罕默德自稱為先知的封印,是神(真主)所差遣的最後一位先知。至於「真主給各民族差遣警告者」的理論跑到哪裡去了,真是天知道。關於這問題,穆斯林認為從前各國都需要自己的先知,但穆罕默德以後就不再需要了。後面會詳細討論這點。

22.如果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先知,古蘭經就是最後一本天啟經書,兩者就都是普世性的,就算沒有明說,也有這樣的含義。

23.在伊斯蘭的發展史上,有一些件事性很有趣。首先,他們說易卜拉欣(亞伯拉罕)不是猶太人或基督徒,而是哈尼夫、穆斯林,有一神的事上有深邃知識,是普世伊斯蘭的典範。保羅以亞伯拉罕為信心典範,稱為信心之父,這純粹是從屬靈的角度而言。穆罕默德最初的應用也一樣。但由於某些未知原因,他後來強調易卜拉欣(亞伯拉罕)肉身的血脈,易司馬儀(以實馬利)與母親的遭遇從此戲劇化。克爾白天房(Ka'aba)為亞伯拉罕所建(或重建),滲滲井(Zamzam)的水為易司馬儀(以實馬利)而出;穆斯林每年的宰牲,提醒先知的所有追隨者,穆罕默德是偉大哈尼夫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子裔。

24.你會問,既然各族的先知都同類沒有分別,都是神(真主)差派來的,為何要強調穆罕默德是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後代呢?要回答這問題,可不那麼容易。

25.得謹記一事:沒任何思想、教義,或教導是獨立產生的。若知道穆罕默德的各個「啟示」的確切日期,許多現在我們覺得無跡可尋之事就變得容易理解,知道當時思想與穆罕默德說法之關係。

26.且舉一例。無論伊斯蘭信息的宗教內容為何,其本質都是政治─神權的,從一開始就如是。這再自然不過。穆罕默德提及所有先知都是民族領袖,而並非我們所理解的先知。至於穆罕默德從何時開始得出結論,認為先知不僅是警告者,而是推行信息的領袖勢力,卻很難說得準。我們只知道,奉此新宗教的人不僅以穆罕默德為先知,更以他為政治領袖,宣誓效忠。

27.一種宗教若有神權政體的本質,就是說,當先知或宗教領袖希望將國家建基於他們倡導的宗教,就同時牽涉內外政治,並外交及軍事力量。為國家工作、戰鬥從此成為聖職,因為國家是為真主(神)工作、戰鬥。戰爭變成吉哈德(jihad),即聖戰。

伊斯蘭發展歷史,不免教人想起羅馬天主教的情況。就是在今天,梵蒂岡仍有來自各國的代表,她本身有著屬世權力。雖然天主教並沒有掌握軍事力量,但他們仍深信教宗同時擁有屬靈和屬世權力。

28.伊斯蘭這大圖畫還有另一面。在宗教政權的旗幟下,穆罕默德聚合(幾乎)整個阿拉伯。他死後,阿布‧伯克爾(Abu Bakr)和奧瑪(Omar)救這新國家免於分裂,並發動征服戰。在那個時代,發動戰爭南征北討並不是甚麼希奇事,實際上所有大國都不斷發動戰爭,想擴闊疆界或收復失地。重點是,神權政治之國會以另一種理由鼓動軍隊出征。他們是為真主開路,為榮耀真主和伊斯蘭而戰,若戰死的話,肯定會直接上天堂(樂園);戰勝而生還的話則可以瓜分擄物。面對新征服者,人民會想,如果接受這種新宗教,等於可以分一杯羹,又不用承受投降的屈辱,願意改宗的當然大有人在。事實上,在奧瑪掌權年間,許多非阿拉伯人加入阿拉伯軍隊,成為穆斯林,以致他得修改法例,只有阿拉伯穆斯林才能分得戰利品。

29.我要說的是,阿拉伯伊斯蘭的普世性所以建立起來,是因為神權政體的阿拉伯國家的成功出征,而不是基於源自古蘭經的任何理論。

克拉瑪(Kraemer)說,「深信伊斯蘭帝國終有一天征服世界,是伊斯蘭系統裡不可分割的元素」(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issions, April, 1953, 145頁),所言甚是。換言之,雖說根據古蘭經有所謂原始伊斯蘭,是普世的自然宗教,始於阿丹(亞當),由先知傳播和維持,但伊斯蘭的普世性並不基於原始伊斯蘭,乃由於阿拉伯神權政治國家軍事力量的成功。

30.總言之,無論那天穆罕默德在希拉山洞(Hira)所以為遇見吉布利里(迦百列)後醞釀出甚麼宗教思想,其歷史事實是,阿拉伯伊斯蘭發展為一套以神權政體國家為基礎的宗教政治、宗教經濟、宗教社會系統,而且一旦建立起來就發動征服戰;打仗贏了,阿拉伯伊斯蘭就成為普世宗教。穆罕默德還活著的話,他所做的大概會與阿布‧伯克爾和奧瑪、還有許多後繼者一樣,因為穆罕默德從一開始就設下這樣的思想、行動脈絡。

現代伊斯蘭

31.誰要是對伊斯蘭有一點點認識,都知道這宗教正面臨危機;這並非源於內部矛盾,而是因為與西方接觸引起的。許多穆斯林作者都致力重新詮釋伊斯蘭,增強宗教的靈活度,以維持其作為世界力量的地位。這些作者都時常強調,伊斯蘭是世界宗教。

32.要判斷這些作者的言論是否由衷,並非我們的責任;雖然許多時候,他們在本地喉舌所宣傳的一套,與用英語寫的、向世界發布的一套,兩者大相逕庭。我們要討論的是,這些作者如何解說,伊斯蘭在二十世紀仍是世界宗教。

33.我發覺他們處理這課題時大致有三個進路,都並非真的本於古蘭經,雖然他們往往引經據典。重點是,「深信伊斯蘭帝國終有一天征服世界」這想法今天聽來不美,於是論者悄悄避過了,卻堅持:(i)為真主發動的吉哈德─聖戰並非為征服,只是自衛;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就算最蹩腳的律師也懂得將侵略美化成自衛;史上許多事件讓我們知道,侵略者往往裝成受害者,或是為公義、真理而戰的樣子。(ii)阿拉伯世界將全球分為伊斯蘭之家(Dar-ul-Islam)與戰爭之家(Dar-ul-harb),這種古老的二分法今天給詮釋為:所謂戰爭之家,是指那些威脅到伊斯蘭自由或獨立的地方而言,其他國家屬於第三類,他們大可放心,因為伊斯蘭並不會攻打他們,古蘭經也沒有這樣的根據;穆斯林不會強迫其他國家皈依,或承認伊斯蘭帝國最高領導(參穆罕默德阿里(Muhammed Ali), The Religion of Islam關於聖戰那一章,並阿米爾阿里(Amir Ali), “The Church Militant of Islam,” The Spirit of Islam, 214頁以後)

34.記得這是現代的看法,但這與世上大部分穆斯林的想法大相逕庭。「真主偉大!(Allah-o-Akbar)」的戰爭口號,還有戰利品的可能性,今天仍教穆斯林嚮往,正如建立奧圖曼帝國時一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樣的例子可不少。

35.然而現代的穆斯林將伊斯蘭系統裡「不可分割的元素」撇除掉,闡釋為何伊斯蘭仍是世界宗教,所採取三種進路是:

(a) 實用主義
(b) 普世先知
(c) 四海一家

三種進路廣為穆斯林作者採用,現逐一探討。

實用主義

36. Zaki Ali博士的《世界裡的伊斯蘭》 (Islam in the World) 是實用主義進路的好例子。此著作的背後議題是,伊斯蘭的教義、法律、規則皆順應天理,是解決世界內外問題的最佳辦法。伊斯蘭是普世性的,因為其教義普世適用,好處無出其右。

37.首先,伊斯蘭「禮儀簡單,導人敬虔」,藉齋戒月自潔是最有效的,因為「有錢人齋戒,就學會明白飢餓人的困苦,懂得施捨。」據《世界裡的伊斯蘭》所說,課功「乃為低下階層設立人類關係平等基金…是伊斯蘭的特質、一種教義,使宗教與生活保持和諧…使人身心靈皆滿足…伊斯蘭的來臨使婦女地位提升,愈受尊重。」眾所周知,從前歐洲一直實行一夫多妻制度,1533年屬重浸派(Anabaptist)的、李頓的約翰(John of Leyden)曾有十七位妻子。在西方,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仍在討論容許一夫多妻制的好處。所以,伊斯蘭在某些情況下允許一夫多妻制不成問題。伊斯蘭不鼓勵奴隸制,會「千方百計廢除之…」,但教會卻從來沒做甚麼釋放奴隸。

這些說法全取自Zaki Ali所著的〈伊斯蘭社會秩序〉(“Islam Social Order”)一章,章末的總結很有意思(36頁):

現代一位偉大的穆斯林權威確定,「普世社會改革,可藉著八種聯合途徑達成,在伊斯蘭系統裡,這全都可實現。分別是烏瑪、社區、人類、宗教的聯合、公正裁決的司法、語言,並國際政體的聯合。伊斯蘭的社會秩序活潑有致,並致力於改善人的品格、並人在世上的生活。

這說法背後的信念是,從實用的角度看,伊斯蘭是最適合普世的宗教。

38. Zaki Ali在另一章裡比較伊斯蘭政制,與蘇共及英國民主政制,認為伊斯蘭方式最能滿足國定與國制政治需要。最後,他在最末一章說明,目下伊斯蘭如何在屬靈和物質方面幫助世人。

39.《世界裡的伊斯蘭》基於實用主義哲學:方法行之有效,就是對的,就應接受之。穆斯林出版社(Muslim Press)出版了許多類似書籍,這只是其中之一。對於伊斯蘭普世性的這種宣傳方式,我們只能說:事實上,這方法根本無效,也從來無效。就是在實用層面上,這說法都不過是論者懷著樂觀態度、誤解精挑細選的古蘭經文,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很希望目睹伊斯蘭世界如此改革。但正如克拉瑪所說:「伊斯蘭國家本身並沒有內在能力,足以提供道德指引和決策,去促成這種改革。」

40.換言之,本於實用主義的伊斯蘭普世性不過空談。今天真了解伊斯蘭的人實在應站出來說實話,以免不明內情的人被這類一廂情願的說法騙倒。

普世先知

41.另外有的穆斯林作者,知道非穆斯林也很了解所有穆斯林國家的情況;他們也很明白,伊斯蘭就是有復興,也是受外來因素、而非內部力量刺激;於是,在為伊斯蘭普世性提出論據時,他們並不本於伊斯蘭帶來的實際結果,而集中談先知穆罕默德自己。這類作者一般都讀過基督教神學和教會史,於是盡其所能將穆罕默德塑造成普世的先知,以倣效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救主的模式。

42.他們的論據是這樣的。太初之時,人類聚成部落散居各地,真主於是差先知到各部族裡去,這些可稱為部族的先知,教導百姓認識阿丹(亞當)、努海(挪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的真宗教,並警告世人說,悖逆會帶來嚴重後果;同時這等先知也盡其所能預備人心,要迎接那位最後的、國際的先知。眾先知裡,有的從天上帶來經典,有的沒有;他們做完了工就消失了,連經書也收回天上去,在地上不留任何痕跡。真穆斯林信「先知」、信經典,這都是六信之一;他們尊崇所有先知,無論知名不知名,因為先知是真主在各世代差來的偉人。

43.然而歷史一直發展下來,通訊與交通便捷,各民族的需要漸漸統一。再者,之前各民族的先知已預備好人心,以致世人能明白一位普世先知所傳的普世信息。待時機成熟,真主差來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從地理上言,阿拉伯正好在世界中心。祂藉穆罕默德啟示最後的經書─古蘭經,歷代先知所有必要、永恆的教導都包涵其中。因此古蘭經是從真主而來的最終教導,適用於世人。

44.然而,有些民族誤解了他們的先知,比如說,猶太人就只相信若干古舊經典,好像蘊含永恆真理似的;雖然這些經典的確也提及最終那位最大的先知要來,像摩西一樣。基督徒也陷入那時代常有的拜先知的罪裡,雖然其實耶穌也自稱只是云云部族先知之一。基督徒將先知神化,視為普遍宗教。

45.因此,每位真穆斯林都有責任幫助猶太人與基督徒糾正他們前人的錯誤,接受最後的普世先知和他的教導。他們並非要貶低任何部族先知,因為眾先知都曾預言,最後有一位大先知為全人類帶來最終、最完整的啟示。若其他民族真遵從本國先知的話,就應轉投這位最完美的普世先知─穆罕默德。

46.這就是普世先知進路背後的思想。現在你有甚麼好說呢?事情顯而易見,這正是穆罕默德最初的「原始伊斯蘭」、與後來「阿拉伯伊斯蘭」的混合。這理論將兩種伊斯蘭的矛盾擱著不說,也完全忽略阿拉伯伊斯蘭所追逐的神權國家。換言之,伊斯蘭所以傳遍世界,實際是基於某種政治觀念;但普世先知進路粗糙地將這歷史事實靈意化。

四海一家

47.這進路完全基於人道主義。世界問題全因為分離,人類最大的敵人就是人類。貪婪、權力慾、仇恨、偏見、猜疑、剝削,全因人分離的本性使然。在這自然情況下,宗教往往被利用,造成更多分離,是民族或團體發動戰爭的藉口。猶太人和基督徒一直維持分離的精神,大概是罪魁禍首。

48.然而穆罕默德卻以言行奠下了新法律:世上沒有種族、階級、膚色、地位、語言、或特權之分,人人都是阿丹 (亞當) 的兒女。穆罕默德自認與他最窮苦的奴隸無異;是一個黑奴最先負責召集眾人作拜功(禱告)。先知教導說,四海之內皆兄弟,自由無疆界。若全世界所有國家和所有人都接受這點,這世代一切複雜問題都迎刃而解。然而人無法勝過分離的罪,除非心眼打開,在啟示裡看見四海一家的真理。換言之,人必先憑信心接受這真理,四海一家觀念才能成為動力,運行於世。而真理的啟示來自穆罕默德,要藉伊斯蘭教導傳遍世界。

49.他們引述史上許多活生生的例子,表達人一旦信奉伊斯蘭後如何實踐「四海一家」。這些例子包括許多戰敗國與伊斯蘭帝國簽署和約後的婦孺、奴隸及俘虜,實際上包括生活各層面。

50.這類宣傳品的作者既宣揚自由精神,就是說,四海之內的「兄弟」絕對有信仰自由,自不能提及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的宗教政治狀況;但他們不諱言,除非伊斯蘭征服世界,否則無法做到四海一家。這並非穆斯林的問題(他們很願意與世人和平共處),而是因為非穆斯林根本觸不到四海一家這偉大觀念,別的宗教都做不到這點。

51.再一次我們看見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穆斯林歷史告訴你,無論在阿拉伯國、或伊斯蘭帝國時代,穆斯林所用的外交、政治手段與其他國家同樣骯髒,打起仗來也一樣凶狠;伊斯蘭社會內一樣存著弒殺、爭權、欺詐等惡事。再者,我們都知道各處的穆斯林的確緊密聯繫,卻像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關係過於兄弟,你是因利益支持這群體,而不是要幫助軟弱弟兄。誰若曾在穆斯林之間生活過,哪怕只有一段短時間,都知道正是這種所謂兄弟情窒礙人自由選擇信仰。他們宣稱享有屬靈自由兄弟情,實在是綑綁枷鎖的關係。

52.總言之,在所有論據都說盡了之後,對於伊斯蘭的普世性,我們只看見一個事實:伊斯蘭所以成為普世宗教,全因為神權國家與軍事征服。今天,當穆斯林夢想伊斯蘭再一次成為世界宗教時,卻沒有人能在神學上證明其普世性,只看見揮之不去的神權國家觀念。

53.且容我如此總結這兩章:論到伊斯蘭或基督教的普世性,我們永不應以計算優缺點的方式來作決定、取捨,因為許多優點同時存在兩個系統裡。我們宣認普世性,要本於真理;因為絕對真理必然是普世合宜的。

[1]Sayyid Abul Ala Maududi, Abdul Ghani翻譯, Tarjumanul Quran, Lahore, 47頁.

思考問題

1.穆罕默德為何沒有成為基督徒或猶太教徒?
2.請分辨「原始伊斯蘭」與「阿拉伯伊斯蘭」。

3.「現代伊斯蘭」以甚麼論據證明伊斯蘭的普世性?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