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文章

82

100

​作者

Sam Shamoun

穆罕默德改變朝拜方向

薩姆·沙蒙(Sam Shamoun)(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Shamoun/contact.htm)

 

引言

 

在穆罕默德的整個傳教生涯中,他經常試圖安撫猶太人和基督徒,希望讓他們相信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如同聖經中的先知一樣。他採用猶太教或基督教的一些做法,比如禁食(齋戒),淨化儀式,飲食限制等等。當他看到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不接受他,不接受他的預言主張時,穆罕默德轉而敵對他們,並廢除了他最初從他們那裏借鑒來的一些習俗和做法。

 

證據

 

根據穆斯林的資料稱,穆罕默德最初採用了猶太人的禁食(齋戒)日,這件事恰好發生在贖罪日,當他到達麥地那時:

 

伊本·阿巴斯(Ibn Abba)的傳述:
使者到麥地那時,見猶太人封阿舒拉日的齋,而且大家還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在這天,主拯救了穆薩,而(用)水淹了法老及其臣民,故穆薩使者封齋一天以示謝主。」使者說:「我比他們更應緊跟穆薩。」他就在這天封了齋,並且吩咐他人也封齋。(《布哈里聖訓》第3卷第31卷222號)
伊本·阿巴斯(Ibn Abba)的傳述:
伊本·阿巴斯的傳述:他說:「使者到達麥地那後,見猶太人都封阿舒拉節(伊斯蘭曆一月初十日)的齋,而且還聽他們說:『該日曾是使者穆薩戰勝法老的偉大日子。』」使者聽後就對門弟子們說:「你們也封這一天的齋吧!與他們相比,你們更有權利紀念使者穆薩的勝利。」(《布哈里聖訓》第6卷第60卷第202號)
阿依莎(Aisha)的傳述:
阿伊莎的傳述:她說:齋戒還沒有成為主命前,人們經常封阿舒拉齋。在此日,克爾白將被罩上幃幔。當安拉把齋月的齋戒規定為主命時,主的使者說:「願意封阿舒拉齋者,封之;不願意封者,就不要封。」又(《布哈里聖訓》第2卷第26卷第662號)
伊本·歐麥爾(Ibn Umar)的傳述:
在阿舒拉節(伊斯蘭曆一月初十日),使者不僅自己封齋,而且也命大家封齋。當齋月被規定為主命時,(大家)就未再封阿舒拉節的齋。阿卜杜拉也未再封過,除非阿舒拉節的齋和他所要封的齋重合。(《布哈里聖訓》第3卷第31卷第116號)

 

他還命令穆斯林向耶路撒冷祈禱,這是猶太人祈禱的方向,但後來他又撤銷了這一命令,並告訴他們向麥加的克爾白(Kabah,天房)祈禱。古蘭經記載了當穆罕默德決定改變祈禱方向時人們的反應:

 

一般愚人將說:「他們為什麼要背棄他們原來所對的朝向呢?」你說:「東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他把他所意欲的人引上正路。」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我以你原來所對的方向為朝向,只為辨別誰是順從使者的,誰是背叛的。這確是一件難事,但在真主所引導的人,卻不難。真主不致使你們的信仰徒勞無酬。真主對於世人,確是至愛的,確是至慈的。我確已見你反復地仰視天空,故我必使你轉向你所喜悅的朝向。你應當把你的臉轉向禁寺。你們無論在哪裡,都應當把你們的臉轉向禁寺。曾受天經者必定知道這是從他們的主降示的真理,真主絕不忽視他們的行為。即使你以一切跡象昭示曾受天經者,他們必不順從你的朝向,你也絕不順從他們的朝向;他們各守自己的朝向,互不相從。在知識降臨你之後,如果你順從他們的私欲,那麼,你必定是不義者。古蘭經2:145—147

 

仔細注意,上面的經文明確指出,安拉也指定了前朝覲(基卜拉,qiblah)方向(作為測試)。

 

已故的伊朗伊斯蘭學者阿里·達什提(Ali Dashti)在談到穆罕默德廢除穆斯林對某些猶太儀式的遵守時寫道:

 

首先的舉措是將祈禱方向從耶路撒冷的最遠清真寺(ol-Masjed ol-Aqsa)更改為麥加的天房。結果之一是,猶太人從此之後與穆斯林分開納稅。另一個原因是麥地那的阿拉伯人擺脫了他們的自卑情結,阿拉伯人普遍被激起了某種民族熱情;因為各個支派都敬畏克爾白,它從一座偶像寺廟變成了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和以實瑪利(易司馬儀)的家,他們是每個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同樣,在齋戒問題上,伊斯蘭的立法者不再遵循猶太人為榜樣,而是他們將第一天的持續時間從穆哈蘭姆(Moharram)月的第十天(這是他們的慣例)改為齋月中的幾天,後來又改為整個齋月。(達什提,Dashti,《二十三年:穆罕默德先知生涯的研究》(Twenty-Three Years: A Study of the Prophetic Career of Mohammad),由F.R.C.巴格利譯自波斯語[馬自達出版社,科斯塔梅薩,CA 1994],第92頁)

 

著名的遜尼派歷史學家和評論員塔巴里(al-Tabari)為上述經文提供了一些背景資料:

 

基卜拉(禮拜禱告,Qiblah)方向的變化

 

其中之一是真主改變穆斯林的基卜拉(禮拜期間禱告時面對的方向),從敘利亞(也就是耶路撒冷)改為克爾白。這是先知在麥地那居住的第二年,在舍爾邦月(伊斯蘭曆第八個月,開始於624年1月28日,Shaban)。早期的學者們對朝拜祈禱在這一年改變的日期持不同意見;大多數人說它是在真主的使者到達麥地那18個月後,在舍爾邦月中旬,它被改變了。
說這話的人。
據穆薩·本.哈倫·哈姆達尼(Musa b. Harun al-Hamdani )-阿姆爾b.·哈姆馬德(Amr b. Hammad )-阿斯巴特(Asbat)-蘇迪(al-Suddi)-阿布·馬利克( Abu Malik and Abu Salih )和阿布·薩利赫(Abu Salih)-伊本·阿巴斯(Ibn Abbas)和穆拉·哈姆達尼(Murrah al-Hamdani )-伊本·馬蘇德(Ibn Masud)以及先知的一些同伴說:當先知來到麥地那時,以及在他移居國外後的十八個月裏,人們常常向耶路撒冷祈禱。當他祈禱時,他常常抬頭望天,看看他會得到什麼命令指示,他常常向耶路撒冷祈禱,然後這卻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向著克爾白祈禱。先知喜歡常常對著克爾白祈禱,真主啟示了這段經文:「我確已見你反復地仰視天空…」
根據伊本·胡馬德(Ibn Humayd)-薩拉瑪(Salamah)-伊本·伊斯哈格(Ibn Ishaq)的說法:在真主的使者抵達麥地那十八個月後,禱告方向在舍爾邦月發生了變化。
伊本·薩德(Ibn Sa 'd)-瓦吉迪(al-Waqidi)提供了類似的描述,他補充說道:「週二中午,在舍爾邦月的中旬,禮拜祈禱的方向被改成了克爾白。」
根據阿布·阿法爾(Abu Ja 'far)(塔巴里,al-Tabari):其他人則說,朝拜在希吉拉(遷徙時代,Hijrah)開始十六個月後改為克爾白(Ka 'bah)。
說這話的人。
根據穆薩納·b.易卜拉欣·阿穆利(Al-Muthanna b. Ibrahim al-Amuli)-哈賈傑(al-Hajjaj)-哈瑪姆·b.葉海亞(Hammam b. Yahya)-卡塔達(Qatadah)的說法:當真主的使者在希吉拉之前在麥加時,他們常常向耶路撒冷祈禱。真主的使者移居國外後,他向耶路撒冷祈禱了十六個月,之後又轉向了克爾白。
據尤努斯·阿卜杜勒阿拉(Yunus b. Abd al-A‘la)-伊本·瓦赫(Ibn Wahb)-伊本·扎耶德-(Ibn Zayd)所言:「先知轉向耶路撒冷朝拜了十六個月,然後他聽到猶太人說:『真主作證,穆罕默德和他的同伴在我們指引他們之前並不知道他們的朝拜在哪裡。』這讓先知很不高興,他抬起頭來望天,真主說:『我確已見你反復地仰視天空…』」《塔巴里史:群體的基礎》(The History of Al-Tabari: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ty),M.V.麥克唐納譯,W.蒙哥馬利·瓦特注釋[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1987年],第七卷,第24頁

 

塔巴里毫不猶豫地承認這一點,直到穆罕默德聽到猶太人取笑他時,他才決定改變他的朝拜方向。

 

有趣的是,穆斯林資料聲稱穆罕默德在麥加期間已經向耶路撒冷祈禱:

 

…當他在麥加時,他在祈禱中面對敘利亞,當他祈禱時,他在南角和黑石之間朝拜,把克爾巴放在他和敘利亞之間…(穆罕默德的生平:易司哈格的綏拉特·拉蘇爾安拉(真主使者的生平)的翻譯(The Life of Muhammad: A Translation of Ishaq’s Sirat Rasul Allah),阿爾弗雷德·紀堯姆(Alfred Guillaume)的介紹和注釋[牛津大學出版社,卡拉奇,第10版]第 14 頁。135)

 

還有一次,一個向麥加朝拜的人被穆罕默德糾正,並指出他應該向耶路撒冷朝拜!

 

B.薩里瑪(B. Salima)的兄弟,馬巴德·b.卡布·b.馬利克·b.阿布·卡布·b.卡卜·蓋恩(Mabad b. Kab b. Malik b. Abu Kab b. al-Qayn)告訴我,他的兄弟阿卜杜拉·b.卡布是輔士(安薩爾,Ansar)中最博學的人之一,他的兄弟告訴他薩里瑪,他的父親卡布(Kab)是當時在亞喀巴(al-Aqaba)向使者致敬的人之一,穆罕默德告訴卡布說:「我們和我們人民的多神教朝聖者一起出去朝拜,並學習了朝聖的習俗。和我們在一起的是我們的首領以及長者巴拉·b.馬魯爾(al-Bara ' b. Ma ' rur)。當我們從麥地那啟程時,巴拉說:『我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我想我不會背棄這座建築』(指克爾白),『我將向它朝拜。』我們回答說,據我們所知,我們的先知向敘利亞朝拜,我們不希望採取不同的行動。他說:『我要向克爾白祈禱。』我們說:『但我們不會。』當祈禱的時間到來時,我們向敘利亞朝拜,他向克爾白朝拜,直到我們到達麥加。我們責備他的所作所為,但他拒絕改變。當我們來到麥加時,他對我說:『侄子,讓我們去找使者,問問他我在旅途中做了什麼。因為自從我看到你的反對,我感到有些不安。』於是我們去問使者…巴拉說:『真主的先知啊,我踏上了這段旅程,真主指引我皈依伊斯蘭,我覺得我不能背棄這座建築(克爾白),所以我向它朝拜;但當我的同伴反對我時,我感到有些不安。真主的使者啊,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他回答說:『如果你堅持下去的話,你就會有朝拜方向的。』於是巴拉回到了使者的朝拜方向,和我們一起向敘利亞朝拜。但他的族人聲稱,他面向克爾白朝拜,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比他們更了解這一點(237)。」(同上,第202頁)

 

事實上,同一份資料聲稱耶路撒冷是穆斯林的第一個朝拜方向,而不是麥加:

 

當朝拜方向從敘利亞改向克爾白時—在使者到達麥地那後的第17個月初,朝拜方向在拉嘉伯月(禁月,Rajab)發生了變化—里法阿·本·凱斯(Rifaa b. Qays);卡達姆·本·阿姆爾(Qardam b. Amr);卡布(kabb)的盟友;拉比·本·拉比·阿布·胡凱克(al-Rabi b.al-Rabi‘Abu’l-Huqayq);以及基那納·本·拉比·本·阿布·胡凱克(Kinana b. al-Rabib. Abul- huqayq)來到使者面前,問他為什麼在他聲稱自己信奉亞伯拉罕的宗教時背棄了他曾經的朝拜方向。如果他回歸耶路撒冷的朝拜方向,他們就會跟隨他,宣稱他是真實的(先知)。他們唯一的目的是引誘他離開他的宗教,所以真主降旨對他們說:「一般愚人將說:他們為什麼要背棄他們原來所對的朝向呢?」你說:「東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他把他所意欲的人引上正路。」我這樣以你們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們作證世人,而使者作證你們。我以你原來所對的方向為朝向,只為辨別誰是順從使者的,誰是背叛的。這確是一件難事,但在真主所引導的人,卻不難。真主不致使你們的信仰徒勞無酬。真主對於世人,確是至愛的,確是至慈的。(同上,第258—259頁)

 

所有的資料,古蘭經、西拉(Sira)和塔夫西爾(Tafsir),都只提到了朝拜方向的一次變化,從以前的禱告方向(耶路撒冷)到新的朝拜方向(麥加)。顯然,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從穆罕默德先知生涯一開始就向耶路撒冷(與敘利亞的方向相同)朝拜,即朝拜耶路撒冷的時間已經超過十三年了(在麥加的時候如此,加上在麥地那的18個月)。

 

令人驚奇的是,穆罕默德用那些源自麥加阿拉伯人的異教信仰取代了這些非常一神論的習俗!

 

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朝拜方向的改變—從耶路撒冷轉向麥加的克爾白—發生在那個充滿異教偶像的時代,對假神的崇拜是這座聖地的日常實踐,這種情況將持續很多年,直到穆罕默德征服麥加。

 

穆罕默德試圖使得猶太人皈依伊斯蘭,而採納他們的朝拜方向是這一努力所採用的工具之一。當他清楚地意識到猶太人永遠不會追隨他之後,穆罕默德轉而反對他們,他放棄了阿舒拉節和朝拜的齋戒,這些齋戒是他為了給猶太人留下深刻印象並贏得他們的支持而選擇的。在穆罕默德對猶太和基督教群體加入他的運動失去希望之後,他仍然希望在他的宗教中團結起來的唯一群體是阿拉伯的各個異教部落。

 

穆罕默德遵循猶太人的各種宗教儀式,以獲得他們的青睞。顯然,出於類似的機會主義原因,他現在將穆斯林的朝拜方向改成了阿拉伯異教的中心聖地克爾白,盡管事實上它充滿了偶像。當人們懷疑他在自己的宗教中給予他們的聖地一個重要地位,以便使阿拉伯人加入伊斯蘭教更具吸引力時,其說明並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測。

 

總結陳詞

 

從前面的例子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古蘭經包含了穆罕默德的思想和感情。穆罕默德對某些人和事件的看法有助於塑造古蘭經的形式和內容。例如,猶太人對穆罕默德的拒絕導致他廢除了一些特定的儀式,比如穆斯林的朝拜方向(或基卜拉),並將這些內容納入古蘭經,以賦予他們神聖命令的外觀。這顯示了古蘭經的人類起源,以及古蘭經的命令和指示並非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穆罕默德的感受和經歷的結果。

 

穆斯林必須通過以下結論來應對這些問題:古蘭經包含穆罕默德作為一個人類的思想和表達,因此其起源並非完全神聖。或者他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真主改變了他的想法和做法,以安撫穆罕默德的欲望和願望,甚至古蘭經本身也毫無歉意地斷言:

 

穆罕默德呀,我確已見你反復地仰視天空,故我必使你轉向你所喜悅的朝向。你應當把你的臉轉向禁寺。你們無論在哪裡,都應當把你們的臉轉向禁寺。曾受天經者必定知道這是從他們的主降示的真理,真主絕不忽視他們的行為。古蘭經2:144

 

鑒於這一切,許多學者和作家就把古蘭經廢除了特定的一神教習俗,取代了異教徒的習俗和儀式,這證明古蘭經確實是穆罕默德的產物,而不是來自真主的啟示,這確實也不足為奇了!

 

另外,像基督教作家和護教者羅伯特·莫雷(Robert Morey)博士這樣的人可能對穆罕默德廢除穆斯林朝拜方向做出以下聲明,這是否會讓讀者感到驚訝?

 

4.起初,穆罕默德告訴他的追隨者在朝拜時要面向耶路撒冷。然後他告訴他們,既然真主無處不在,他們可以以任何他們想要的方式選擇朝拜方向。然後他又改變了主意,指示他們去麥加祈禱(古蘭經2:151 相對古蘭經 2:144)。
許多學者認為,朝拜方向的改變取決於他是想取悅猶太人還是異教徒。莫雷,《伊斯蘭入侵:面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宗教(The Islamic Invasion: Confronting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Religion》[豐收之家出版社,尤金,俄勒岡1992年],第146頁)

 

對於穆罕默德自己的妻子能夠對「降示」如何常常迎合穆罕默德的快樂和幻想做出如此敏銳的觀察,真的沒有人不感到震驚嗎?

 

阿伊莎(Aisha)的傳述:
她說:「通常,我對於那些要把自己嫁給使者的女人不屑於一顧。我通常說:『難道一個女人要把她自己嫁給他人嗎?』當『你可以任意地離絕她們中的任何人,也可以任意地挽留她們中的任何人。你所暫離的妻子,你想召回她,對於你是毫無罪過的』這段經文(古蘭經33:51)下降後,我對使者道:『我感覺到你的主很快地實現了你的願望和渴望。』」(《布哈里聖訓》第6卷第60卷第311號)

 

作為基督徒,我們絕對不會對這一切感到驚訝或震驚。

 

在看到猶太人和基督徒不相信他的信息後,穆罕默德不僅決定改變朝拜方向,而且對他們變得非常仇恨和敵對:

 

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以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為盟友。他們各為其同教的盟友。你們中誰以他們為盟友,誰是他們的同教。真主必定不引導不義的民眾。古蘭經 5:51
你必定會發現,最暴烈的人會仇視那些信仰猶太教的人和那些信奉多神教的人;你必定會發現,那些信仰猶太教的人與那些說:我們是基督教徒。這是因為他們中間有牧師和僧侶,因為他們的行為並不驕傲。古蘭經5:82

 

他開始親自攻擊他們,並用暴力威脅他們:

 

當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經的人,你們要與他們戰鬥,直到他們依照自己的能力,規規矩矩地交納丁稅。古蘭經9:29

 

穆罕默德對他們的仇恨達到了如此程度,以至於他最終希望將他們驅逐出阿拉伯:

 

伊本·歐麥爾(Ibn 'Umar)的傳述:
歐麥爾曾把猶太人和基督教徒從希賈茲地方驅逐了出去。當年,使者取得了海白爾後,海白爾就歸安拉、安拉的使者及穆斯林大眾了。使者想從此地驅逐猶太人,猶太人要求使者答應他們居住在此耕種田地,每年的收成一半歸他們,一半歸使者。使者就對他們說:「那你們就住著吧,什麼時候讓你們走再通知你們。」於是,猶太人就一直住在那兒,直到後來,歐麥爾執政時期,把他們遷到泰瑪和艾里哈地區了。(《布哈里聖訓》第3卷第39卷第531號)
葉海亞(Yahya)從伊斯梅爾·本·阿比·哈基姆(Ismail ibn Abi Hakim)的馬利克(Malik)那裏告訴我,他聽到奧馬爾·本·阿卜杜勒·阿齊茲說(Umar ibn Abd al-Aziz)說:「真主的使者,願真主保佑他,賜予他平安,他說的最後一件事是,『願真主打擊猶太人和基督徒。他們把先知的墳墓當作拜倒的地方。在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不能有兩個人共存。』」(馬利克所著《穆瓦塔》,Muwatta,第45卷,第45.5.17號)

 

他告訴穆斯林,除非他們戰鬥並殺死猶太人,否則末日不會到來。

 

阿卜杜拉·本·歐麥爾(Abdullah bin 'Umar)的傳述:
我聽到安拉的使者說:「猶太人將與你們作戰,你們將獲得勝利,以至於一塊石頭會說:『哦,穆斯林!我身後有一個猶太人;殺了他!』」(《布哈里聖訓》第4卷,第56卷,第791號)

 

穆罕默德甚至故意選擇與猶太人和基督徒作對,出於對他們的怨恨:

 

阿布·胡萊拉(Abu Huraira)的傳述:
我聽到安拉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我們(穆斯林)是最後(來)的,但在復活日(將)是最重要的,盡管以前的民族在我們之前被賜予了天經。」這是他們的日子(星期五),他們必須慶祝這一天,但他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所以真主給了我們指引(星期五),所有其他人在這方面都支持我們:猶太人的(聖日)是明天(即星期六),基督徒的(聖日)是後天(即星期日)。(《布哈里聖訓》第2卷第13卷第1號;參見第21條)
阿布·胡萊拉敘述道:
先知說:「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不染頭髮,所以你應該做與他們相反的事情。」(《布哈里聖訓》第7卷第72卷第786號)

 

他還授予穆斯林將猶太人和基督徒逼到道路最窄處的權利,並禁止他的追隨者先向他們打招呼!

 

阿布·胡萊萊(Abu Hurayrah)的傳述:
蘇海勒·伊本·阿布·薩利赫說:我和父親一起去了敘利亞。人們經過有基督徒的回廊,開始向他們敬禮。我的父親說:不要先向他們致敬,因為阿布·胡萊拉傳述真主的使者(願主福安之)說:「不要先向他們(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致敬,當你在路上遇見他們的時候,要強迫他們走到最窄的地方。」(蘇南·阿布·達烏德,第41卷,第5186期)

穆罕默德非常憎恨猶太人,因此他下令,如果任何人稱另一個人為猶太人,那麼那個人必須受到二十鞭的懲罰!

 

阿卜杜拉·本·阿巴斯(Abdullah ibn Abbas)的傳述:
先知(願主福安之)說:「當一個人稱另一個人為猶太人時,鞭打他二十下;當他稱某人為跨性別(第三性別,mukhannath)時,鞭打他二十下;並殺死任何與在被禁止法度內的女性發生性關係的人。」提爾密茲聖訓集(Tirmidhi)將其傳播出去,並稱這是加里布(gharib,奇怪的)傳統。(《提爾密茲聖訓集》1024;ALIM CD-ROM)

 

這篇文章翻譯自Sam Shamoun的在線文章「Muhammad’s Changing of the Qiblah」

https://www.answeringislam.org/Shamoun/qiblah.ht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