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基督教,真理
从伊斯兰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圣经看这两大宗教的异同
其他語文網站
阿拉伯文
荷蘭文
英文
波斯文
芬蘭文
法文
德文
印尼
馬來文
俄羅斯文
土耳其文
巴基斯坦烏都文
泰文
葡萄牙文
阿爾巴尼亞文
泰米爾語
孟加拉語
瑞典文
印度語
南印度泰盧固語
埃塞俄比亞阿姆哈拉語
埃塞俄比亞奧羅莫語
波斯尼亞語
索馬里語
下载全书 Download all
0a.封面
0b.目录
0c.译者的话
01.神
02.耶稣
03.圣经
04.古兰经
05.穆罕默德
06.基本信仰
07.祷告,施舍,禁食
08.末日,天堂,地狱
09.男与女
10.伊斯兰的统治
11.圣战
12.宗教初期
13.天使
14.阿拉伯
15.其它主体
16.敌基督
17.请穆斯林考虑信仰
繁
简
網站地圖
[認識伊基] APP
[認識伊基] APP 隆重登場
* 認識伊斯蘭
* 伊斯蘭與基督教的分別
* 穆宣教室
* 繁/简
- 只限Android手機, Google Play 未有提供。
- 安裝前的設定 : 進入 Android 裝置的 [設定] >[安全性] >[不明的來源] 旁的核取方塊,當提示訊息出現時,按 [確定]。)
- 在Mac OS / Windows也可使用 :
請先下載BlueStacks軟件
https://www.bluestacks.com
, 從軟件中登入Android 介面,再從連結下載APK 檔。
A-
A
A+
首頁
作者的話
作者的話
耶穌?爾撒?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一些中文用語對照
阿拉伯語 – 英語 – 普通話詞典
各種伊斯蘭和基督教的護教辯道問題
伊斯蘭 - 充滿誤解的宗教
基督教為甚麼可信?
伊斯蘭和基督教-相同還是不同?
基督教與伊斯蘭分別
對伊斯蘭、古蘭經、或穆罕默德的批評
宣教準備
勇敢、表裡一致,與真知的穆福(回宣)
穆宣策略指引
神(真主)
屬性
宿命論 / 自由意志
三位一體
基督教有關神的揀選與救恩
耶穌(爾撒)
古蘭經的記載
聖經的記載
應驗預言
無罪與赦罪
十字架,死,復活
稱號
他與聖靈
道成肉身的目的
聖經
古蘭經的記載
伊斯蘭的立場
自承
可靠性
[巴拿巴福音]
古蘭經
制定
自承
內部矛盾
外部矛盾
與聖經的抵觸
[妙文]
穆罕默德
了不起的人
先知?
品行
聖經有否預言他?
基本信仰
基督教
古蘭經有關基督徒的記載
伊斯蘭
末日,天堂 / 地獄
伊斯蘭
基督教
基督教末世論:千禧年觀
禱告(拜)施捨(課)禁食(齋)
禱告(拜功)
施捨(天課)
禁食(齋戒)
伊斯蘭的統治
信仰基礎
法度
對非穆斯林
對叛教者
伊斯蘭和基督教的世界觀的異同的摘要
男與女
地位
婚姻
離婚
通姦
同性戀
婚姻以外的性關係
聖戰
伊斯蘭
聖訓的記載和教導
基督教
基督徒面對逼迫
伊斯蘭恐怖事件(2023)
伊斯蘭恐怖事件(2022)
伊斯蘭恐怖事件(2021)
伊斯蘭恐怖事件(2020)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8)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9)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7)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6)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5)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4)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3)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2)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1)
伊斯蘭恐怖事件(2010)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9)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8)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7)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6)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5)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4)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3)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2)
伊斯蘭恐怖事件(2000-2001)
伊斯蘭恐怖事件(1970-1998)
宗教初期
伊斯蘭的征戰
基督教所經歷的逼迫
天使(天神)
伊斯蘭
基督教
敵基督
基督教的信仰
伊斯蘭
布哈里聖訓
序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一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二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三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四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五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六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七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八
布哈里聖訓實錄全集卷九
倫理,生活
伊斯蘭倫理問題
基督徒生活:永恆目標
基督徒生活: 俗世聖徒
基督徒生活: 社會倫理
基督徒生活: 信徒相交
基督徒生活:錢
基督徒生活:工作
基督徒生活:言語
男與女:婚姻
其它主題
中國情況
伊斯蘭在中國
基督教在中國
回族影像字幕
回族日常用語詞典
阿拉伯語 – 英語 – 普通話詞典
回族要接受基督所需的橋樑和所遇到的攔阻(英文)
阿拉伯
阿拉伯
阿拉伯:古蘭經的記載
阿拉伯:聖經的記載
2001 輪廓
工作小冊
沙地人工作日的煩惱
祈禱-五十二個星期主題
祈禱-小冊
見證-沙漠之子
穆斯林成為基督徒的見證集
每天為穆斯林禱告
印度教
其它推薦網址
文章
書
視頻(中文字幕)videos
聯絡,答問
網站各部分簡介
基督教在中國
Email
分類:
中國情況
發佈於:2011-05-15, 週日
基督教進入中國的時期:
635至845唐朝時,景教 (Nestorianism,聶斯脫利派) 傳教士來華。
1279至1368元朝時,景教和天主教的也里可溫教隨蒙古人的統治傳入。忽必烈請教皇格雷戈里十世派遣一百位傳教士來華,但沒有得到回應。1289天主教方濟各會傳教士孟德高維諾來華,把新約翻譯成蒙古文。
1583明朝時,意大利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羅明堅到肇慶,1601接觸北京及沿海地區,包括台灣。1723清雍正禁教。
1807清朝時,英國基督教倫敦佈道會傳教士馬禮遜來廣州傳教。1854英國傳教士戴德生來華,深入內地傳教,創立中國內地會,成為基督教在中國的最大差會。
基督教隨後對中國的教育,醫療,衛生,新聞,翻譯,出版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解放前中國基督徒開展宣教工作的時期:
1827梁發受馬禮遜按立為第一個中國籍牧師。
1877中國教會與西差會召開第一次全國宣教大會,當時全國有西宣教士約五百名,中國傳道人七百五十名。1890召開第二次大會,當時有西宣教士約一千三百名,中國傳道人約一千七百名。1907召開第三次大會,當時有西宣教士約三千四百名,中國傳道人約九千九百名。
1918中國教會領袖發起中華國內佈道會,是第一個華人自組的差傳會,差派傳道人到雲南佈道。
1929推行五年奮進佈道運動,目的是使基督徒靈命進步;結果基督徒人數在五年內增長一倍。
1946推行三年奮進運動 。
解放後基督教的情況:
1950至1951西方宣道師建立的基督教會及教會機構被摧毀,中國教會與外國教會的關係被切斷。
1966至1976文化大革命,公開宗教活動完全停頓,基督徒受到迫害,傳道人下獄;基督徒在家中秘密聚會;這環境鍛鍊出一批平信徒領袖,心志堅定,信仰純正;部分老信徒是來自基督教的世家。
1978教會禮拜公開。
1979宗教政策落實。
約1980開始,聖經故事集等書開始引起人們對基督教的興趣。
約1986人們看到,基督教不是愚人的盲信,也是一些有頭腦的人包括科學家的選擇。
約1989不少大學生主動想要從文化層面認識基督教;在基督徒中,大學程度以上的比例逐漸上升;基督教在社會慈善及愛心關懷的工作吸引很多人。
約1990基督教躍進;不少譯者引介與聖經有關或基督教對文化的影響的書;學術界加強研究包括基督教信仰在內的西方思想和教會歷史,給基督教正面的評價。
現代生活中,生存壓力增大,國人希望在物質追求以外,尋求精神慰藉;有更多的人開始了解基督教,正如越來越多人接受聖誕節一樣。
教會內的許多工作落在一批平信徒領袖的肩頭上;他們熱心傳揚福音,協助牧者牧養教會,有些還負責講道,協助施聖餐,探訪會友,培訓基督徒。
基督徒數目:
不同歷史時期的增長:
1814馬禮遜在中國七年後,為第一位中國基督教徒廣東人蔡高施洗。
1833有十位基督教徒。
1835有十四位基督教徒。
1876有約一萬三千基督教徒。
1900有約九萬基督教徒,七十萬天主教徒。
1906有約十八萬基督教徒。
1949解放時有約八十多萬基督教徒,三百萬天主教徒。
現在有一千多萬天主教徒,六千多萬基督教徒。
基督教徒在三自教會與在家庭教會的比例:
三自教會約兩千萬。
家庭教會四千多萬。
省份比例:
河南基督徒最多;安徽,山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基督徒人數也很多,特別是在農村內;城市之中浙江溫洲有許多基督徒。
湖南,陝西,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等基督徒也有一定數量。
新疆,青海,寧夏,海南,內蒙古等基督徒人數較少。
西藏基督徒人數最少。
種族比例:
基督徒絕大多數是漢族。
少數民族大部份多地方沒有教會;在少數民族約一億人中,基督徒約一百三十萬,其中一半是在栗僳族和苗族;栗僳族約七十萬人中有約三十萬基督徒。
性別比例:
許多教會約百分之七十的會眾是女性。
教會中女牧師約佔牧者的總數三分之一。
一般基督徒農村背景多,教育程度低者多,老人多,女性多。
教牧傳道人員約兩萬人。
神學畢業生約四千人。
教會,神學院:
教會共約二十萬間:
三自教會約兩萬間,聚會地點約三萬個,多數是在農村。
家庭教會十多萬間。
神學院十八間,其中設在南京的金陵神學院規模最大。
福音廣播電台:
遠東廣播公司。
環球電台。
聖經中文譯本:
1919出版的和合本聖經是基督徒最常使用的聖經版本,分為 [上帝] 和[神] 兩種;其版面如蝶翅像合頁。
其它版本包括呂振中譯本,1968出版的天主教思高譯本,1975出版的[給現代人的福音],1979出版的[現代中文譯本],[當代聖經]和[聖經新譯本]。
聖禮:
有洗禮和聖餐兩個聖禮。聖禮是耶穌基督設立的,是[不可見的恩典的可見形式](奧古斯丁);基督徒在聖禮中表現他們對神的信心和順服。
洗禮:施洗者奉父,子,聖靈的命給入教者施洗,作為他 / 她加入教會的儀式,象徵他 / 她悔改和信主,罪得到赦免,與主聯合(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同受苦),成為主的門徒,接受聖靈。
聖餐:源自耶穌基督在受難前的最後晚餐,他同使徒共進逾越節晚宴時對餅和酒進行祝禱,分給大家領食,宣稱此乃他的身體和血是為世人赦免罪而捨棄和流出的;耶穌令信徒以後常行此禮以紀念他,表面他的死和等他的再來。聖餐禮一般由牧師將餅和葡萄汁祝聖,然後掰餅分給受過洗禮的信徒領食。
主日禮拜:
大部份教派為紀念耶穌基督在星期日復活,規定星期日為主日舉行禮拜,為敬拜神,得以休息,進行服務等等。也可在其它日子舉行禮拜。
禮拜有在教堂中舉行的,亦有在基督徒家庭中舉行的。
禮拜一般包括祈禱,讀經,唱詩,講道,祝福等等。
祈禱:
祈禱是基督徒在心靈上與神對話,溝通,呼求,感謝,讚美,稱頌,傾訴,懺悔,表白,祝願等等。
不受時間,地點,環境,姿勢,方式的限制。
可以低聲,高聲或不出聲。
可以個人單獨禱告或集體公開禱告。
可以無固定禱詞;可以念固定禱詞,其中以[主禱文](馬太福音6:9至13)尤為普遍。
禱告完畢,說[阿們],表示[誠心所願]。
節日:
聖誕節:一般定為12月25日,紀念耶穌基督誕生。12月24日晚詩班唱聖誕頌歌,被稱為[報佳音];教堂一般在午夜零點及 / 或在25日有禮拜。
復活節:定為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紀念耶穌基督死後復活。期間教堂有禮拜。
教會培訓基督徒的聚會:
主日講道。
祈禱會。
查經班。
讀經識字班。
青年聚會,老年團契,婦女聚會等等。
冬令會,春令會,夏令會等等。
基督教的全國性組織:
1954年7月成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 (三自是自治,自養,自傳) ,任務包括和政府聯繫,幫助政府執行其宗教政策。
1980年10月成立中國基督教協會,在信仰方面管理教務,教育基督徒愛國和忠於共產黨,配合政策和政令建立神學上的理論認證。
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中國基督教協會統稱兩會,定期聯合召開兩會最高機構的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會址設在上海。
家庭教會:
1950傳統制度化的教會模式被摧毀。
1966文化大革命中,教會活動轉入地下,在嚴峻的考驗下轉化,家庭教會運動發展。
1979開始發展本色基督教。
1989教會成長和制度化,並且積極宣道。
大部份家庭教會不公開敬拜,但有例外;某些地區宗教局同意,民政部批准申請團體興建教堂,公開聚會。
不少地方有非官方的神學院和聖經學校;在不少城市,大學生和工商人士的基督徒定期小組聚會。
海外中國學人:
1978政府開放留學政策;至今有約四十萬留學生前往一百多個國家留學,其中約一半人去美國。加上訪問學者及學生,學者的家眷,並加上考察,受訓,交流,投資,工作的人員,則人數約多一倍。
這數十萬人中,成為基督徒的約有百份之五。他們進入教會後,多感受到來自神和基督徒的愛。
有很多基督徒獻身全職或帶職事奉,己到神學院受訓練;他們可參與普世宣教,也有不少願意回中國事奉。
人們如何信基督?
在醫療設備落後的地區,藉著不少神蹟奇事如病得醫治,使人看見而感動信主。
有些基督徒往各鄉村佈道,他 / 她們不怕吃苦,而農村單調的生活,使他 / 她們的生命見證對很多人產生震撼,吸引他 / 她們信主。
不少基督徒待人誠懇,充滿喜樂,對人生有積極的態度和盼望,特別是在困境中所表現的堅定,勇氣和信心,令周圍的人欽佩,他 / 她們若有機會與基督徒談論福音,便較容易接受。
往海外留學或公幹的人當中有些在海外信了基督,回國後便把福音帶給親友同事。
不少海外華人基督徒到中國工作或探親,也把福音帶給親友同事。
有不少人因思想真空,或物質不能滿足心靈的需要,而尋求真理,因此信主。
教會的問題和需要:
教會成長很快,但質趕不上量的增長;基督徒信仰基礎一般較薄弱,加上大部份是農民,教育水平低,亦受到環境因素的限制。牧師,傳道人少,牧者與信徒的比例約一比一萬。雖然神學院已經加強神學教育,增加神學生的學額,並派人到國外深造,但是神學生仍供不應求,許多教會沒有傳道。對信徒和工人的培訓的質與量均迫切需要提昇。有系統的聖經教導是最重要的。
近年兩會雖然已有很多屬靈書籍,但仍無法滿足教會的需要,特別是研經工具書或適合義工和傳道人用的書籍。在一些偏遠地區的神學院只有很少的老師,沒有足夠的參考書。海外的書籍,不一定適合內地教會;基督徒需要在處境應用上按照現今的情況和需要來調整這些資料。
在城市,面對日益湧現的高文化素質的基督徒,即使是信仰純正的平信徒領袖和傳道人,均不容易滿足他 / 她們的心靈需要。
兒童事工,教會管理,基督徒倫理等教導比較缺乏。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開放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引入,社會急劇改變。生活內容豐富與物質條件改善,使基督徒面對的試探引誘和問題增多,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
異端發展猖獗,他們穿上基督教的外衣,曲解真理,傳遞反基督的教條,或藉此擾亂社會治安。例如異端[東方閃電],誘惑,甚至綁架,凌虐基督徒。教會要抵制異端,要好好培訓基督徒,並提供完備的教會生活。
要向福音未到的農村傳道,面對很多困難。
需要基督徒知識份子為教會的本色化作反省;本色化要合乎聖經的教導,與民情整合,對普世教會及其神學遺產開放,處理中國傳統文化,當代文化,價值觀等的問題。
基督徒大多數是女性,單身的姊妹常受家庭和社會的壓力,要下嫁非基督徒。
答問‧文章
答問54 景教的信仰是甚麼?中國歷史上有甚麼人相信景教?舊約有沒有提到中國?
文章10 中國西北不能逃避的任務
文章15M 中國
文章 17 B 回族生活和信仰的現狀、回族歸主的攔阻、向回族傳發音的原則方法
文章 17 C 回族基督徒就穆斯林宣教答疑
文章74 南疆維吾爾族基督教會的故事-一段難於攀登的陡峭懸崖
文章9F真正宗教論
文章9G門框房角之譬語
文章9H曠野迷路記
文章9I因夢得救
文章9J啞板錢幣
文章9K哈散房屋之說
文章90阿爾蓋達組織的盟友發佈威脅奧運會的錄像
文章135赫利‧阿坤
文章232回族語
文章289早期西教士在中國穆斯林中的傳教活動
文章556廣州的大清真寺
文章950 1933年4月11日 和田叛軍進入葉爾羌
文章1151 為回族禱告-2023年齋月禱告指南
書3 為伊斯蘭燃點的火炬
書19 中亞的宣教和變革
Visitors:
Copyright 2002-2011 @ www.ysljd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forms of copying other than for private use should ge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版权所有,除作私人用途外,转载需得到作者的书面许可。